龙门县

更新时间:2024-09-20 09:43

龙门县,隶属广东省惠州市,县境原是增城县上龙门地区,故以龙门命县名。位于广东省中部,增江上游,东南与河源市、惠州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广州市从化区增城区毗邻,北与韶关市新丰县相连,总面积2267.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龙门县共辖2个街道、7个镇、1个瑶族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2年,龙门县常住人口31.86万人。

建置沿革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置番禺县,龙门属番禺县地。

东汉建安六年(201年),由番禺县析置增城县,龙门属增城县。

弘治九年(1496年),割增城县东北部的西林、平康、金牛三都及博罗县西北部的一小部分地方,设龙门县,县治置西林都七星岗。县境原是增城县的上龙门地区,故以龙门命县名。

自建县至清末,龙门县均属广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隶属广东都督府;民国三年(1914年),隶属粤海道

民国十年(1921年)后,隶广东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隶属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27日,龙门县解放,属东江专区。

1952年11月,隶属粤中行署。

1956年12月后,属惠阳专区。

1958年11月,龙门县与增城县合并,称增城县,隶属广州地区。

1959年3月,归属佛山地区

1961年10月25日,恢复龙门县建置,仍隶属佛山地区

1963年6月,龙门县又属惠阳地区管辖。

1975年1月始龙门县隶属广州市

1988年4月,划入惠州市管辖。

行政区划

2000年至2002年,龙门县辖15个镇,157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

2005年,天堂山镇并入地派镇;撤销铁岗镇和左潭镇,设立龙潭镇

2005年6月16日,撤销龙城镇,设立龙城街道办事处,并将原王坪镇王坪居委会和青溪、戴屋、樟潭、黄溪、鸬鹚、横田、城西、王坪、花围、陈村、黄竹沥、江厦、三洞13个村委会划入龙城街道办事处;王坪镇更名为龙田镇

2005年12月9日,撤销沙迳镇,并入龙华镇;撤销路溪镇,并入龙江镇。

2017年10月12日,撤销平陵镇,设立平陵街道

截至2022年7月,龙门县辖龙田、龙江、龙华、麻榨、永汉、龙潭、地派7个镇,龙城、平陵2个街道办事处和蓝田瑶族乡,南昆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县内有市属油田林场1个,县属密溪林场1个。基层组织中村委会有156个,社区居委会24个,自然村1955个,村民小组1943个,居民小组119个,县人民政府驻龙城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增江上游,东南与河源市东源县、惠州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广州市从化区、增城区毗邻,北与韶关市新丰县相连。行政区域位于东经113°48′26〞—114°24′58〞,北纬23°20′06〞—23°57′50〞。县内土地广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总面积2267.2平方千米。

地质

全县地质分为七类:北部和西北部属燕山第三期黑云母花岗岩;中部偏东属侏罗系灰白色面页岩、粉砂岩、黄色细砂岩组成;中部偏北属石炭系黄色粉砂质页岩、黄色细砂岩、灰色或深灰色炭质页岩;中部偏西和东南部由泥盘系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砂岩、灰白色绢云母页岩、砂砾岩和二叠系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中部偏西南由寒武系泥质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组成;南部由震旦系质砂岩、石英片岩、绢云母片岩及部分混合岩组成。形成于第四纪的河流冲质物,分布于河流两侧,主要在增江流域一带,构成河流地。

地形地貌

龙门县地处九连、罗浮两大山脉之间,九连山系伸入县境,向东和东南分出分支与罗浮山山脉连接。境内山峦起伏,群山重叠纵横交错,构成“群山之地”。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上小下大,高低悬殊。西北西南高山多,东部和南部为低丘盆地。山川与丘陵之间有5—70平方千米的河谷盘地10个。

气候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略偏北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多是影响龙门县气候差异主要原因之一,导致县内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明显山区气候特点。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春暖来得迟,春末升温快,夏季降雨多,秋凉来得早,秋季降温明显,冬季昼夜温差大,有不同程度的低温、霜冻天气。

水文

龙门县主要河流是增江,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经从化过境流入龙门县,自北向南纵贯全县,流经增城,在观海口处注入东江。增江在龙门境内河段古有九淋水、高明水、西林河之称。1981年,曾被龙门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龙门河。1990年,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名称为增江。增江总集水面积3114平方千米,河长205.6千米。其中在龙门境内河段集水面积2126平方千米,河长128.6千米,平均坡降0.71‰。除增江干流外,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条。它们分别为永汉河、油田河、朗背河、白沙河、蓝田河、铁岗河和公庄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增江在龙门县境内集雨面积2126平方公里,河长128.6公里。龙门县有水文站1个、蒸发站1个、雨量站11 个。龙门县多年平均雨量2133.6毫米,多年平均总产水量48.966亿立方米;径流系数0.626,多年平均径流量 30.659亿立方米,径流深1335.9毫米。全县人均拥有水量10812 立方米。全县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89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龙门县农用地21157公顷 、园地4550公顷、林地176172公顷 、牧草地1公顷 、水面4884公顷 、建设用地9265公顷 、工矿用地7033公顷、交通用地 951 公顷 、水利用地1281公顷 、未利用5862公顷、耕地25920公顷 。

矿产资源

县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铅、锌、铁、钨、汞、银、煤、石灰石、瓷(石)土,地热等,尤以石灰石、瓷(石)土、铅锌矿、地热储量最为丰富。

生物资源

龙门县的植被及小灌木大多是药用植物及花卉。龙门盛产的中草药植物主要有巴戟、山楂、狗脊金樱子、金银花、金钱草、陈皮、山枝子、倒吊王、鱼腥草、田基黄、车前草、板蓝根、茅根、芦根等400多种。南昆山有江南红豆杉、桫椤、金边兔耳风、红花油茶、可可茶、横经席檀木、山木兰、山含笑等稀有物种。境内常见的野生动物有水鹿黄猄、果狸、野猪、穿山甲、刺胸蛙、虎纹蛙;鸟类有毛鸡、山鹰、猫头鹰、山雀、啄木鸟、白鹇鸡、红嘴相思等;山溪里还有山魽鱼、山斑鱼等多种名贵鱼类。珍贵的稀有动物苏门羚仍生活在南昆山中。

人口

截至2022年末,龙门县全县常住人口31.86万人,城镇化率45.82%;户籍总人口35.82万人。其中,男性18.41万人,女性17.41万人;0-17岁人口8.74万人,占总人口的24.40%;18-59岁人口2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9.15%;60岁及以上人口5.89万人,占总人口的16.46%。

政治

县委书记:刘洪添

县长:陈宇浩

经济

综述

2023年,龙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3.78亿元,同比增长2.6%。

2022年,龙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3.2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7.99亿元,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3.62亿元,同比下降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1.60亿元,同比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70:41.15:40.16。

第一产业

2022年,龙门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06万亩,同比增长1.2%;蔬菜(含菜用瓜)种植面积18.63万亩,同比增长4.1%;水果种植面积34.47万亩,同比增长2.2%。全年生猪年末存栏量11.03万头,同比下降8.2%,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00万头,同比增长1.9%。

2022年,龙门县粮食总产量11.28万吨,同比增长0.8%;蔬菜(含菜用瓜)产量36.04万吨,同比增长6.3%;水果产量51.67万吨,同比增长3.0%。全年肉类总产量2.13万吨,同比增长17.3%。全年水产品产量0.93万吨,同比增长12.8%。

2023年,龙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51万亩,同比增长1.4%;蔬菜(含菜用瓜)种植面积19.18万亩,同比增长2.9%;水果种植面积34.51万亩,同比增长0.1%。全年生猪年末存栏量5.08万头,同比下降53.9%,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0.82万头,同比下降17.7%。

2023年,龙门县粮食总产量11.25万吨,同比下降0.3%;蔬菜(含菜用瓜)产量37.74万吨,同比增长4.7%;水果产量52.91万吨,同比增长2.4%。全年肉类总产量2.26万吨,同比增长5.9%。全年水产品产量0.97万吨,同比增长4.2%。

第二产业

2022年,龙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分企业类型看,无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同比下降0.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10.6%。

2022年,龙门县实现水泥产量1418.54万吨,同比下降1.2%;水泥制造业用电量7.8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0%。

2022年,龙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5.3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7.1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9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8.45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合计131.75亿元,同比增长5.2%;应收账款净额20.71亿元,同比增长13.2%;资产负债率由去年同期的50.4%上升到56.0%。

2023年,龙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分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同比下降45.6%;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11.1%。

2023年,龙门县实现水泥产量1405.00万吨,同比下降1.0%;水泥制造业用电量11.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

第三产业

2022年,龙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9.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9%;商品房销售额14.51亿元,同比下降37.5%。

2022年,龙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18亿元,同比增长3.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70.04亿元,同比增长39.1%;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9.86亿元,同比下降3.2%。

2022年,龙门县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个,同比下降44.4%;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金额4775万美元,同比增长566.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93万美元,同比下降87.9%。

2022年,龙门县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8亿元,同比增长1%。其中,全年累计完成外贸进口总额4.5亿元,同比下降3.4%;全年累计完成外贸出口总额21.3亿元,同比增长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龙门县现有普通中学22所(其中,高中4所、初中18所),小学24所,幼儿园42所。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现有4836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1956人、小学教职工1452人、幼儿园教职工1428人。各类学校教专任教师3878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795人、小学专任教师135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731人。

2022年,龙门县各类学校招生人数14278人、在校学生63921人、毕业班学生17908人。其中,招生人数普通中学7300人、小学4503人、幼儿园2475人;在校学生普通中学21199人、小学30981人、幼儿园11741人;毕业班学生普通中学6663人、小学5480人、幼儿园5765人。

文化事业

2022年,龙门县有文化馆1个,组织文艺活动59次,参加人数达46.88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25.18万册件套(其中,图书总藏量23.36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1084件套,参观人次2.2万人;广播电视发射台1个,电台频率4个,电视频道3个,无线广播人口覆盖率和无线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99.99%,有线电视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

2022年,龙门县创建了“2022年广东省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走进龙门”活动、“庆七一·喜迎二十大”红色徒步活动、“全民健身日”展演活动及“广东省第十六届定向锦标赛”等活动赛事在龙门县陆续开展;体育健身工程不断完善,目前,全县10个乡镇分别建有乡镇文体广场,全县156个行政村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设施,200多个自然村安装有篮球架、乒乓球台和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

医疗卫生

2022年,龙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73个。其中,医院4间,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间,妇幼保健院1间,专科疾病防治院1间。医院病床1364张,平均每万人拥有42.71张。卫生技术人员2147人。其中,执业医师484人,执业助理医师321人,注册护士846人。

社会保障

2022年,龙门县共有8561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8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973人。特困人员和城乡孤儿人数1377人。其中,农村特困人员和农村孤儿人数1288人,城镇特困人员和城镇孤儿人数86人。

交通运输

截至2022年,龙门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13亿元,同比下降6.9%。民用车辆拥有量4.59万辆,同比增长5.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4.19万辆,同比增长0.3%。

截至2022年,龙门县邮政业务总量3575万元,同比下降9.1%。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54万件,同比增长175.5%;其中:包裹业务19.90万件,同比增长23.3%;特快业务量0.27万件,同比增长114.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86万户;年末固定宽带用户12.57万户。

历史文化

方言

龙门县内主要聚居汉、瑶两个民族,流行四种不同系属的汉语方言,形成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格局。方言的分布除县治所在地龙城街道及毗邻的龙田镇统一流行一种比较接近于广州话粤方言龙门话”,县境东南路溪流行“路溪话”,西部县境南昆山、北部县境密溪流行清一色的“客家话”外,其余乡、镇同时流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方言的“双语区”。

龙门话

龙门县县治所在的龙城以及王坪、永汉、沙迳、龙华、麻榨、铁岗、左潭、地派、蓝田、天堂山、油田等乡、镇、场,流行一种同广州话较接近的粤方言,属于包括珠江三角洲各地方言及肇庆话、花县话、东莞话、增城话在内的粤语粤海系。由于粤海系的广州话在粤方言区占有标准语的地位,而本方言同它相近,又是县治所在城镇的方言,因而成为本县的代表方言,称“龙门话”,使用人数约16万人。

客家话

麻榨、永汉、沙迳、龙华、左潭、铁岗、地派、蓝田、油田、天堂山、王坪等乡、镇、场,在流行龙门话的同时,还流行客家话;北部的密溪林场、西部边境的南昆山镇,东南境的平陵、龙江两镇的绝大部分或一部分人,都使用客家话;其他各地方也有少数人讲客家话。使用人数约8万人,是龙门县的第二大方言。

本地话

在平陵、龙江­一带的部分自然村流行一种既非客家话,又与龙门话大相径庭的本地土话,当地人习惯称为“黄沙话”、“祖塘话”、“格朗话”等。本地话与惠州话、河源话、博罗话在语音和词汇方面都有极其相似之处,属于粤方言分布在东江­中、上游地区的一个特殊支系。它与广州话龙门话较之接近。

路溪话

路溪话兼有粤海方言,客家话、本地话和其他语种的影响,也属于粤方言,是东江­中、上游地区一个特殊支系。路溪话之所以被看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语种,除了它的分布仅在路溪一镇外,它在语音上自成体系,与龙门话、客家话、本地话迥然不同。

地方风俗

龙门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地,有独特的瑶族文化,地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客家山歌、粤剧、赛龙舟、舞火狗等传统民间文化。全县还有功武村古建筑群、见龙围炮楼、廖金凤墓和鹤湖围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门文化主体是广府文化,其本质受海洋文明的极大影响,敢为人先,兼收并蓄而有容乃大。

舞火狗

“舞火狗”是龙门县蓝田瑶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也是岭南民族文化发展变迁的一块活化石,它既是蓝田瑶族一项祭祀活动,也是瑶族少女的成年礼。“舞火狗”于2006年5月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舞火狗”民俗风情歌舞系列被列入广东省2014年群众文化重点活动项目,也是龙门县继农民画品牌之后的又一特色文化品牌。

龙门农民画

龙门县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龙门农民画为中国三大农民画之一,它吸收和借鉴了民间传统的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充分发挥农民创作者的艺术想像,在艺术风格上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龙门农民画从1972年开始创作活动。龙门农民画作者所描绘的是自己熟悉的劳动、生活和家乡风俗的热闹喜庆场面,饱含浓郁的民间文化特色。

龙门农民画吸收和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创新地以单线平涂手法,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并借鉴传统民间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同时也开创了以追寻“南蛮文化”痕迹,以“南蛮文化”作为独特文化视角,展现南国地域传统民俗文化为意念而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它突破了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基本绘画方法的束缚,以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

1992年,龙门农民画曾在广州、西安、北京、上海、长春等国内大都市展出,也曾到美国、日本、瑞典、挪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100多张作品在国内外刊物发表,48张获省以上美术奖,外宾购龙门农民画4500多张,1988年龙门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8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农民画艺术)之乡”。

名优特产

有“中国年桔之乡”之称的龙门县,出产的土特产除龙门年桔外,还有三黄胡须鸡、西溪笋、龙门优质米、蜂蜜草菇、永汉慈菇、观音菜、青梅酒等,加工的名优产品有龙门牙签、龙门腊味、麻榨凉果龙门米粉(“长滩米粉”最为知名)、龙门蜂蜜龙门米饼观音菜蜂蜜醋南昆山毛茶、路溪石硖龙眼等。

风景名胜

分塔山森林公园

分塔山森林公园位于龙门县城东南部,与相连的几座小山峰形成一条小山脉,山地面积约2000亩,被誉为“龙门县城之肺”。

马图岗古村

马图岗古村位于龙门县永汉镇振东村,距离镇中心约两公里,背靠横龙山,面朝永汉盆地。村中的广府老围屋曾是马图岗古村的核心聚落,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部分古建筑已约有900年历史。这里也是龙门有史料记载的早期聚落之一。马图岗古村除了最主要的马图岗广府围屋外,其北侧还有始建于明代的宗信刘公祠。祠堂两边有3种居住单元。第一类是“竹筒式”居住单元,即单开间民居。“竹筒式”民居由于层高约4—5米,因此可建阁楼,用于堆放杂物。第二类是“三间两廊屋”居住单元,即三开间主座建筑组成的三合院住宅。厅堂居中,房在两侧,厅堂前为天井,天井两旁分别为厨房、柴房等。第三类是“三开间天井式”居住单元,即上三间、下三间,正中为天井。这类居住单元等级高,房间多,位于祠堂左右两侧,仅有两个。

香溪堡旅游区

香溪堡旅游区位于增江河上游—龙门县龙华镇沙迳。厚重、浓郁的古堡风情,独具岭南文化建筑艺术遗风的“古码头”、“五宅古围”、“正街”、“廖氏宗祠”等古建筑群。

天堂湖

天堂湖位于龙门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12公里。天堂山水库面积达10多平方公里,水质洁净。白鹤潭、古榕、白马瀑布和天堂湖都是天堂山上独有的景致。

南昆山

南昆山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西南部,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昆山生态旅游区)。

桂峰山

桂峰山位于龙门县西北部桂峰山东麓,海拔1085米,有2120多种植物和120多种动物。山、水、奇石、瀑布、植物构成了地派桂峰山风光。

龙门蓝田瑶乡

蓝田瑶族乡是惠州中唯一少数民族聚居地,位于龙门县城以北15公里,总面积为169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其中瑶族约占88%。“舞火狗”源自当地瑶族传统的民间习俗。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瑶胞的团圆节上举行“舞火狗”活动。

龙门功武村古建筑群

功武村古建筑群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辖下的龙华镇,毗邻增城,建村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龙门廖氏来自江西,乃广东廖氏之始。这一贯廖氏世代为官,其中四世祖廖金凤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考上进士,初为增城县令,后从戎,官至太尉。因廖氏曾连续三代功在于武,故起村名为“功武”。功武村地势周边高,中部低,据说此属“五水归源”之格局,先人相信该格局含聚财之意。周围三山似笔架,龙关蜿蜒不断,增江、香溪河绕村而过,呈鱼跃龙门之势。村落布局点线相接,次序营建。2002年7月17日,功武村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功武村古建筑群包括五宅第、古码头、正街、廖氏宗祠等。2002年7月17日,功武村古建筑群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龙华水坑文笔塔

水坑文笔塔,又称文明阁,文昌阁,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委会水坑村民小组。根据《龙门县文物志》记载,文笔塔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嘉庆年间村民集资重修。塔坐西北向东南,高18.5米,平面呈六角形,每边边长为2.3米,占地面积约14平方米。首层塔门上阴刻“文明阁”纂体字的红砂岩匾额。窗口镇镂空几何图案的绿陶件,各层檐口铺饰绿琉璃瓦当,滴水,檐下塑饰0.4米高的红底白色的卷云,博古图案。瓦面之上塔顶置宝瓶状塔刹。塔内设木楼梯、木扶手,可上顶层。1986年6月23日,水坑文笔塔被列入第一批龙门县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人物

龙门县历史名人,包括龙门县历史上因为区域调整而划分到其它地方的人物。

荣誉称号

2023年8月29日,入选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名单。

2024年5月,入选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