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

更新时间:2023-10-20 20:17

《野菊》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所做的七言律诗。诗人自桂幕归京后,暂代京兆府某曹参军。京兆府掾曹位卑职微,此期生活相当困窘。李商隐借咏菊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以菊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

作品原文

野菊

苦竹①园南椒坞②边,微香冉冉泪涓涓③。

已悲节物④同寒雁,忍委芳心⑤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⑥相伴省他年⑦。

紫云⑧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⑨近御筵⑩。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苦竹:指野菊托根在辛苦之地。竹为苦竹,而椒味辛辣,皆以喻愁恨。

②椒:灌木名。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

③泪涓涓:形容花上的露珠、水滴。

④节物:具有季节性的景物。

⑤芳心:惜花之心。与:同。

⑥清尊:指当年顾遇。省:察记。

⑦省他年:回忆往事。

⑧紫云:指中书省。开元元年曾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令日紫薇令。此指令狐绹移官内职,任中书舍人。

⑨不取:对令狐绹不加提携表示怨望。霜栽:指傲霜的秋菊。

⑩御筵:宫中筵席。

白话译文

从一片苦竹园漫步向南,来到起伏的椒坞边。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令人同情的野菊寂寞无伴,如同寒风中飞行的孤雁。满腹惜花的心情有口难言,怎忍心托付傍晚的暮蝉?夕阳中有一条弯曲的小路,我独自走来徘徊无数。一只酒杯与我亲密相伴,乘着酒兴将往事浮想联翩。紫云东来,随风飘荡,御苑移花,充满吉祥。但是野菊却受人轻待,无人选栽排斥在御筵之外。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中三年秋天(公元849年),此时李商隐任京兆很留参军,精神上正处于非常苦闷的阶段。在仕途上他进取不利。开成四年,他二十八岁,开始担任宏农尉。到此时他已三十七八岁,也只任个京兆假留参军,中间虽曾一度机缘巧合,署为昭州太守。不料就在这否泰生屯的关键时刻,党局参差,朝烈变化,府主郑亚被贬,李商隐上进希望又成泡影,不得已,他寻求当时深簪宙索穷住韵冬孤绸蕊引。可自从他随郑亚至岭南,并被署为昭州太守,便和李党关系密切,本来令狐绹对他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就已愤怒非常,这下成见更深了。李商隐无论如何陈情自剖,都得不到谅解。至于援引,那更谈不到。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原文鉴赏

诗词赏析

开篇点出野菊生长环境的压抑,“苦竹”与“椒坞”,虽有“微香”但已难禁孤独之泪。“已悲节物同寒雁”把生于寒秋看成是菊花的悲惨命运。抒情主人公形象自颈联介入,“细路独来”点明其与野菊同命相怜之苦,最后一句“不取霜栽近御筵”尽显怨愤压抑的情绪。全诗触景感怀,咏物托意,很能反映诗人当时的思想状况。

诗一开头:“苦竹园南椒坞边”,点出野菊所处的环境:它的北面是苦竹园,而且还有椒坞在旁。竹的味道那么苦,椒的味道又那么辣,苦、辣之味包裹着菊花。托根在这样的辛苦之地。它的处境多么艰辛啊!所以,诗便很自然地引出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不断洒落了。同时,野菊的辛苦遭逢还不仅仅是境遇不好.它又生不逢时:它生于萧飒衰败的寒秋,蓓蕾一开,便受风刀霜剑的摧残,实在太不幸了。

不过,菊花毕竟是花中的强者,它是决不会甘于寂寞的,因此诗又生出下边两句:“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在诗人看来,菊,作为百花之一,它也应该得到温暖,也应该有其“春风得意”之时,可是它却处于寒秋,“蕊寒香冷”(黄巢《菊花》),备受风霜困扰,如同寒雁羁栖,这已经是够可悲可叹的了,可它又怎么能够敛香隐迹,甘心与暮秋的寒蝉一样寂寞下去呢?

以上四句,明里句句写的是野菊,但实际上句句都是在写自己:野菊托根于辛苦之地,花发于西风落叶之时,倍受苦寒,这是诗人命运的生动写照。李商隐生于晚唐末世,可谓生不逢时。入仕以后.又一直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后又被牵连进去,遭受排挤和打击,郁郁不得志。但是又不甘潦倒长终,内心充满痛苦和烦闷。“已悲节物”、“忍委芳心”两句诗就有屈原“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离骚》)之意,感叹时不我予,想有所作为,但现实情况不允许,实在无可奈何。

五、六两句笔法一变,由隐到显,追忆自己受令狐楚恩遇的往事。“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小路独来,回思往事,早年在重阳节自己曾伴令狐公同饮。想令狐公在日。对自己积极奖掖。大力提拔,“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徽于继和。杯觞曲赐萁尽欢。委屈款言,绸缪顾遏” (《上令狐相公状》)。那时自己多么惬意啊!令狐楚的这些恩顾,诗人是念念不忘的。大中二年重阳节就专门写过《九日》一诗,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曾共山翁把酒卮,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七、八两句是对诗人此时想起令狐楚一个交待:“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紫云”一作紫微,指中书省。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后虽在开元五年复旧称,但人们此后常以“紫微”代中书省。“紫云新苑移花处”指令狐绹官中书舍人。令狐绹是令狐楚之子,又是李商隐的故交,《新唐书·令狐楚传》记载令狐楚帅河南之时,十分欣赏李商隐之文,并“使诸子游”。照理,他总该对李商隐有所汲引了吧?可是李商隐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之后,令狐绹认为他“背恩”,根本不予理睬。诗人一再陈情,也得不到谅解,所以在诗的最后说他“不取霜栽近御筵”,即不向朝廷荐举他。正是由于令狐绹的冷遇和排挤,所以诗人才一再提起令狐楚,表现自己的不满和埋怨。在大中二年的《九日》一诗中,诗人在回顾令狐楚的恩顾之后。就指责令狐绹“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篱。”因此,此诗在抒写自己沉沦困境的同时,便流露出对令狐如此冷漠的怨望。

这首诗突出特点是构思精密,立意高迈。诗人自己似乎很清楚。有意识地避实就虚,采用象征的手法,不作平直语。字面上除五、六两句外,句句写菊,又句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别开生面,不落窠臼。尤其三、四两句“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含意精警,令人回味感叹。

名家点评

清·朱鹤龄《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评曰:“君子在野之叹”。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评曰:有飞雪回风之度,锦瑟集中赖此以传本色。

清·吴郡《唐诗贯珠》评曰:此虽咏野菊。细绎通篇词意,多寓言伤感。

清·钱牧斋唐诗鼓吹评注》评曰:此比贤者之遗弃草野,不得进用也……首句比君子之所失,二旬比失意。颔联见其操。已下则同心相吊,而伤其径路之无媒耳。

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评曰:义山才而不遇,集中多叹老嗟卑之作。《野菊》一篇,最为沉痛。

清·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评曰:此诗与香山诗合看,板桥当是唐时冶游之地。香山诗虽淡荡。其实情语也。义山《晓别》,尤见情致。

清·冯浩《玉谿生诗说》评曰:何等风韵!如此作艳体,乃佳。笑裙裾脂粉之横填也。过伊仆射旧宅朱邸方酬力战功,回廊檐断燕飞去,华筵俄叹逝波穷。小阁尘凝人语空。

清·屈复《玉谿生诗意》评曰:一地,二香.三四时,五六得赏,七八慨不遇结。竹身多节,椒性芳烈,此中菊香已非凡品。三四言花开何晚,此泪之所以涓涓也。五野菊也,六不堪重省也。紫薇新苑不取霜栽,深叹不遇之意,皆自喻也。

清·冯浩《玉谿生诗说》评曰:中四句佳。结处嫌露骨太甚。

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评曰:结句虽正面收足“野”字,而别有寓意,故不觉其浅直,与空泛闲语不同。

黄侃《李义山诗偶评》评曰:此诗义山盖以自喻其身世,末二句与《崇让宅紫薇》意正相类,但彼措辞径直,此稍婉耳。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水仙欲上鲤鱼去,长亭窗户压微波。一夜芙蓉红泪多。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评曰:“写出野菊的精神,又寄托身世之感,是咏物诗中的传神之句。”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奚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