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果鸡血藤

更新时间:2024-08-30 09:14

喙果鸡血藤(学名:Callerya tsui (F. P. Metcalf) Z. Wei & Pedley)是豆科、鸡血藤属植物。藤本,长3-10米;树皮黑褐色。小枝圆柱形,颈直,具细棱,无皮孔,初时密被褐色绒毛,后渐秃净。羽状复叶长12-28厘米;叶柄长5-8厘米,与叶轴均被细绒毛或秃净。圆锥花序顶生,长15-30厘米,生花枝长而伸展,基部常有叶,密被褐色细绒毛;花密集,单生。荚果肿胀,单粒种子时为椭圆形;种子近球形或稍扁,长2-2.5厘米,径1-2.5厘米。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形态特征

藤本,长3-10米;树皮黑褐色。小枝圆柱形,颈直,具细棱,无皮孔,初时密被褐色绒毛,后渐秃净。羽状复叶长12-28厘米;叶柄长5-8厘米,与叶轴均被细绒毛或秃净;托叶阔三角形,长约2毫米,宿存;小叶1对,偶有2对,近革质,阔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10-18厘米,宽5-8厘米,先端钝圆骤尖,基部钝圆至阔楔形,两面均无毛,光亮,中脉上面平坦,下面隆起,侧脉6-7对,达叶缘弧曲上弯,细脉网状环结,两面均隆起,甚明显;小叶柄长5-7毫米;无小托叶。

圆锥花序顶生,长15-30厘米,生花枝长而伸展,基部常有叶,密被褐色细绒毛;花密集,单生;苞片小,卵形,小苞片离萼生;花长1.5-2.5厘米;花梗长5-8毫米;花萼杯状,长约8毫米,宽约8毫米,萼齿短于萼筒,阔三角形;花冠淡黄色带微红或微紫色,旗瓣和萼同被绢状绒毛,阔长圆形,基部具2耳,无胼胝体,瓣柄短,翼瓣长圆形,基部戟形,龙骨瓣镰形,直;雄蕊二体,对旗瓣的1枚离生;花盘皿状;子房线形,密被绢毛,基部狭窄具柄,花柱斜伸,微被毛,胚珠4-7粒。荚果肿胀,单粒种子时为椭圆形,长约5.5厘米,径约4厘米,具2-3 (-4)粒种子时为线状长圆形,长约7厘米,径约3厘米,密被褐色细绒毛,渐脱落,顶端有坚硬的钩状喙,基部渐狭,果颈长约5毫米,种子间缢缩;种子近球形或稍扁,长2-2.5厘米,径1-2.5厘米。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生于海拔200-1600米的山地杂木林中。

繁殖方法

播种育苗

于3月初将已贮藏催芽的种子直接点播于营养袋中,每袋1粒种子。播种基质为50%营养土+50%黄土。待自然野生萌发苗出土10-20厘米后,将其移植到营养袋中,营养土的配比与直播苗的相同。自然野生萌发的种子4月初前后出苗,6月下旬前后出苗结束,出土持续天数82天左右。人工直接点播的种子4月下旬前后出苗,6月初前后出苗结束,出土持续天数为42天左右。自然野生萌发的种子的发芽率为68%,人工直接点播的种子的发芽率为90%。6月初将自然野生萌发苗移植到营养袋中,8月末随机各抽取20株测定苗高,营养袋中的直接点播苗平均高为112厘米,移栽至营养袋中的自然野生移栽苗平均高为86厘米,移栽成活率98%。与直播苗相比,移栽苗的根系较为发达。

扦插繁殖

扦插时间为5月下旬,插条为一年生木质化枝条。插条含有2个节间,长度一般在10-16厘米。插条剪取后用促根剂浸泡1小时,然后垂直插入基质中,插入深度3厘米左右。扦插完后浇透水,再用塑料薄膜将整个苗床密封,保持棚内湿度,随时注意通风、防病,不定期喷施0.1%的多菌灵(每隔10-15天)。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林地清理:10-11月清理林地。只对草本植物进行清理,保留现有灌木、乔木或乔木幼苗以及藤本植物。

整地方法:采用穴状整地,穴规格长50厘米×宽40厘米×深40厘米。

造林穴施基肥:在打好的每个穴中施放鳞肥0.5千克,复合肥0.15千克,然后将挖穴的表土覆入穴中,至穴深度的1/2或稍少于1/2,并及时将覆入穴中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然后再将其他挖出来的穴土覆入穴中,至穴深度的2/3或几与穴缘平。

造林密度

起苗管理

造林方法

抚育管理

田间抚育4次,6月和9月份进行了2次培蔸抚育,并清除植株周围的杂草;5月和10月底进行2次刀抚,主要是清除杂草。次年抚育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10-11月,第1次是除草、松土、施肥,第2 次是除草、松土。

主要价值

药用及其他:喙果鸡血藤的根、茎入药,中国广西瑶山称“血皮藤”,能行血补气,治风湿关节痛;茎皮纤细坚韧;种子煨熟可食。

生态绿化:喙果鸡血藤适用于花架、花廊以及大型假山、叠石、墙垣与岩石的攀援绿化;也可用于坡地、林缘、堤岸等地的绿化,任其长成灌丛状,或作垂吊式栽培;极耐瘠薄、干旱,茎蔓茂盛,根系多,能固土,有效防止径流和冲刷,是一种极好的水土保持植物,也是城市垂直绿化和荒漠化治理的理想藤本植物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