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洪

更新时间:2024-04-26 21:04

朱之洪(1871~1951),字叔痴,祖籍安徽省泾县,生于四川省巴县鹿角场(今重庆市巴南区南泉镇)。1903年,与杨庶堪等发起、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公强会”。同盟会重庆支部成立后负责宣传、联络工作。

人物生平

一八七一年出生在巴县一个小手工业家庭,幼年时期,从师学习程朱理学,与梅际郁、陈崇功、杨庶堪、向楚等同乡结为好友,时常在一起切磋学问,讨论国事,逐渐树立起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革命思想。一八八八年,进川东书院读书,并与名宿杜成章等人发起创办正蒙公整,自编讲义,教授生徒。

一九O三年,在杨庶堪、梅际郁等人的倡导下,四川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公强会在重庆五福官成立,它以“寻求富国强兵之道为标志,以启迪民为作用”,大量吸收工商界的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朱之洪与其弟朱必谦等人加入了公强会,并积极参予活动。

一九O五年八月二十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重庆公强会代表童宪章、陈崇功等人,由孙中山亲自主盟,于同盟会正式成立前的八月十四日在东京加入了同盟会,并代表杨庶堪、朱之洪等人入盟。一九O六年初,同盟会重庆支部成立“推杨庶堪为首盟,朱之洪主持党务,主管宜传、联络”,并决定先从学校方面着手,以教育界人士及学生为对象,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和发展组织的工作。一九O七年秋,朱之洪与向楚一道,应川南永宁中学堂监督杨庶堪之聘,前往该校任教,他们仍以学校为阵地,广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积极发展同盟会组织,很快便在川南建立起革命基地。

一九O九年至一九一O年间,杨庶堪、张培爵等革命党人又陆续聚集重庆。当时,全国及四川各地的革命形势日趋高涨,武装起义连绵不断,重庆的革命党人考虑到重庆的具体情况,决定暂不起义,仍然利用一切关系,控制重庆教育界,继续扩大革命组织,积蓄革命力量,以待机而动。朱之洪出任川东师范学堂学监及重庆教育会会长,大力宣传革命,为重庆起义作准备。

一九一一年五月,腐败的清府在帝国主的指使下,宣布“铁路国有”,并派端方为筑路督办大臣,强行将民办川汉、粤汉两线筑路权拱手让给帝国主义国家。这一卖国行径,激起了四川人民的极大愤恨,六月十七日,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成立,全川各地纷起响应。二十八日,重庆界召集股东代表大会,成立了重庆保路同志协会,朱 之 洪被 推为会长 。八月五日,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开特别股东大会,同盟会重庆支部派朱之洪以重庆股东代表的身份前往参加,临行前,朱之洪曾与杨庶堪商讨此行的任务及策 略,杨对朱说:“争路权仅为枝叶,蒲,罗诸人不足以言革命大业,此行宜和成都同志商讨决定发动策划。”朱之洪到成都后,即按照杨庶堪的意见,一方面出席股东大会,公开抗争,一方面又与革命党人龙鸣剑、曹笃、张顾以及凤凰山新军内的同志秘密举行会议,筹商方略。大家一致认为,成都自丁未 (一九O七年) 起 义 失 败 后,革命党人或被捕杀,或逃亡各地,革命力量大为削弱,而清政府的防范又十分严密,要在成都起事,显然难以成功。最后决定先在各州县发动起义以孤立成都,进而夺取成都,并派遣专人到各州县联系策动。

一九一一年九月七日,赵尔丰制造了屠杀请愿群众的“成都血案”,成都处于清政府的残镇中,各地股代被离各地保路同志军纷纷起义,围攻成都。朱之洪纵观当时局势,认为斗争必将因此而扩大,这正是发动革命的大好时机,遂星夜返回重庆,向同盟会重庆支部汇报了成都的情况。

早在九月初四川各地开展抗捐抗税以抵路款的斗争时,清政府便急令端方率领鄂军入川弹压。端方入川途中,朱之洪受重庆保 路 同志 协会之托, 刘祖前往率节会见方,端方分析形势,晓以利害,力陈“四川川保路,并非作乱,都是由于赵尔丰一味滥用武力弹压,激怒川人所造成。”同时向端方提出三项要求:一、请伸川人冤抑,二、请罢入川军队,三、请释蒲罗诸人。端方“以川人称乱率兵乃朝廷命令,不能中止”为由拒绝了朱之洪的请求。

为了增强革命的武装力量,以准备重庆起义,朱之洪趁施纪云(涪陵人,旧与端方识)在总商会召开官商学会议之机力争举办团练“以维持地方序”,施纪云重庆知府传多方阻扰,但在朱之洪、江潘等人的坚持下,遂决定由总商会筹办商团,士绅筹办民团。重庆同盟会支部也就乘机派出大批党人渗入其中,争得团内领导职务,从而控制了这两支武装,为起义创造了条件。

随后,同盟会重庆支部召集附近各地的革命党人在重庆举行秘密扩大会议,公推杨底堪主盟,总理一切事务,朱之负责联络官绅商会,并与客军交涉,其余人员各有分工。朱之洪接受任务后,便积极开展工作。时值夏之时所率龙泉驿起义部队抵达江北黄桶树,渝中官绅对夏军东来深为疑俱,为防止夏军进城“扰乱”民生,重庆总商会决定送夏之时三十万元,并推朱之洪为代表,与夏之时商谈。重庆同盟会则乘机向朱之洪布置,在晤见夏之时时,商讨策划起义事宜。朱之洪在黄桶树面见夏之时,商定了夏军入城日期。返渝途中,朱之洪又说服龙隐镇、浮图关等处的水警及巡防军归顺革命,赞助起义。十一月二十一日,夏军进抵磁器口,杨底堪密约各界代表在总商会开会,计议重庆独立问题。会上,朱之洪报告了与夏军接洽之情形并向大家宣布,夏之时已决定率所部于二十二日全部开进重庆城,以促成重庆独立。这个消息大大鼓舞了重庆革命党人的斗志。次日凌晨,夏军抵达浮图关,知 府钮 传善 怆惶 关 闭九门,宣布重庆戒严,朱之洪不顾生命危险,偕张颐取道通远门迎接夏军。守门士兵拒不开门,朱之洪翻越城墙,到两路口与进城的夏军相遇,告以城中反正消息,欢迎夏军进城安民。与此同时,杨底堪、张培爵等人也在城内积极活动,召集全城官绅商学各界代表数百人在朝天观开会,宣布重庆独立,成立蜀军政府。十一月二十三日,重庆蜀军政府正式成立,在商讨蜀军政府的人事安排时,有人推朱之洪为都督,朱之洪衣示坚决退让,结果公推张培爵为都督,夏之时为副都督,朱之洪为高级顾问兼大汉银行行长。一九一一年十二月,蜀军总司令林绍泉阴谋发动叛乱,朱之洪积极协助吴玉章进行处理,并受蜀军政府之托,同与林绍泉有勾结,此时已率兵抵达石桥铺的川南都督府参谋余大鸿联系,向余陈述利害,迫使余交出所率武装一营,从而保证了蜀军政府的安全。

一九一一年底,成都同盟会员董修武、杨准等人,首倡成渝合并。杨庶堪、张培爵、朱之洪等人皆表赞同。蜀军政府遂致电大汉四川军政府,决定派高级顾问朱之洪为全权代表进行会商。朱之洪前往荣昌的烧酒坊,与大汉四川军政府的全权代表张治祥会晤。一九一二年-月二十七日,张治祥、朱之洪在重庆签订了《成都四川军政府、重庆蜀军政府协议合并草约》十一条,三月十一日,成渝两个军政府正式合并,成立“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宣告四川统一。不久,朱之洪又被推为同盟会烈士纪念会四川支部理事。在任期间,他请求抚恤在辛亥革命中死难的诸先烈家属,并致电稽勋局,要求改各省会馆为忠烈祠,此外,他又筹备中山平民医院,搜集在辛亥革命中牺牲的四川革命党人的事迹,与童宪章等人合编成《蜀中先烈备征录》六卷,为后人研究四川辛亥革命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一九一三年八月,熊克武等人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在重庆揭起了“二次革命”的大旗,朱之洪出任川东安抚使。不久,“二次革命”失败,朱之洪被迫逃亡日本,首次谒见了孙中山先生,并建立起深厚的革命情。一个下雨天,朱之洪 正在住 所补袜子,孙中山突然冒雨来到,朱急忙收拾针线,起身相迎,孙中山见状后,笑着说:“吾辈革命虽苦,但为使后人乐耳!”拿着朱的另一只袜子,取来针线,与朱之洪促膝坐,边补袜子,边谈国事,十分融洽。朱之洪受到孙中山的这种关怀,十分激动,再也舍不得穿这双象征着革命情谊的袜子。孙中 山 还亲自书写了“天下为”、“海阔天空”两幅横额,赠于朱之洪。

一九一六年六月袁世凯死后,当权者多次邀请朱之洪出任川东北道尹,或四川财政厅长等职,但他一概拒绝,仅任顾问和四川省议员,后又担任众议院议员、南北议和代表,川、滇、黔促进会代表等职。

一九二六年八月,四川国民党“总土地省党部”成立,朱之洪曾参予其事。一九二八年,朱之洪与重庆绅商温少鹤、李公度等人发起创办 重庆大 学。一九三三年,主持《巴县志》的修撰工作。一九三八年,被 选 为 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战胜利后,一些老同盟会员于右任、居正、等人认为:重庆是邹容的故乡,烈士虽死,其精神长存,他们为纪念烈士,倡议创办邹容中学,并公推朱之洪为筹办邹容中学的董事长,三月之后,邹容中学在重庆市大坪马家堡建成。

全国解放后,已是七十八岁高龄的朱之洪,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被邀为重庆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一九五一年一月九日逝世。

后世纪念

朱公逝后,葬于老家巴县鹿角,原址三面倚山,小溪流淌,形如坐椅,遥相远望,似见前贤正襟危坐。陈卓毅老先生不无感叹地说,“三爷”墓以前曾被盗过。后来当地开发,由开发商出资将亡灵请至不远处安息,这便是朱之洪墓,地处茶园立交和加油站之间,被称作“玉马公园”的地方。

朱之洪纪念林由其半身纪念雕像和树林组成,雕像高1米左右,材质为白色大理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