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妃

更新时间:2024-01-30 22:05

太妃,分为皇太妃和王太妃,是一种中国古代用来尊封给先朝嫔御的位号。皇帝崩逝后,其妃嫔有子者随子封号尊封为王太妃,随其子迁居封国,无子者则尊封为皇太妃。

简介

太妃,又称皇太妃,和太嫔(亦称皇太嫔)一样,是一种中国古代皇帝用来尊封给先朝嫔御的位号。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皇太妃是东晋成帝的周贵人。也指前朝贵妃和皇贵妃的封号,即皇贵太妃贵太妃,太妃均可称为皇太妃。

地位

太妃的政治地位几乎等于零。除了南明时期几位太妃,溥仪的四位太妃(原同治帝的瑜妃、瑨妃、珣妃和原光绪帝的瑾妃)之外,其他的都无从控制皇帝、亲王或郡王。也无权利管辖后宫。

尊封

被尊封为皇贵太妃、贵太妃的先朝嫔御,位在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之下,高于现任皇帝的妃嫔,而尊封为太妃、太嫔等地位却在当朝皇贵妃之下。

通常会被尊封为太妃、太嫔,大多是以下情形;

1、妃嫔在皇帝驾崩后,嗣皇帝给前朝妃嫔的封号。

2、先朝嫔御之子以庶出身分继承帝位,且该先朝嫔御的地位和出身也不算太低,那她就有可能被尊为皇太后,但要是出身或地位过低,就只能被尊为太妃、太嫔而非皇太后。 在历经多代皇朝后,这些随侍在皇太后或太皇太后一旁的先朝嫔御,会有可能被皇帝以年高德邵为由进行尊封。

3、 皇帝在即位前生母已去世,且有某位嫔妃对即位前的皇帝尽了抚育之恩,那么在皇帝即位后,该嫔妃就极有可能被尊封。但若是当朝无皇太后存在,则该嫔妃甚至能升等成为皇太后(如孝静成皇后)。 从上述的情况看的出来,先朝嫔御是否被尊封为太妃、太嫔,几乎完全依照皇帝本人的意思,历代以来几乎没有任何宫规和典制曾详细记载有关尊封太妃、太嫔的条件和援例。

另外,即使本身不是皇帝生母或养母,若所生的儿子封王,亦会被称为太妃(王太妃),例如曹操的侍妾杜夫人,其子曹林封沛王,她就被称为沛王太妃。或封作国太妃,例唐太宗韦妃被唐高宗封为纪国太妃,随儿纪王李慎迁居藩地;唐高祖杨嫔生江安王李元祥,后封江国太妃;唐太宗德妃燕氏生越王李贞永徽元年拜为越国太妃。

册封

自汉朝开始,太妃的立废都需要举行仪式。册立太妃的时候,清朝之前用玉册,清朝使用金册,用以告示天下。清朝礼制,妃以上等级的宫眷册封为太妃时,颁赐用龙(五爪的龙,四爪的龙在清朝叫“蟒”)或凤做提手铜印。历代在册封太妃的时候都颁赐特制的朝服,清朝时又加上珊瑚朝珠

皇太嫔

皇太嫔这个位号的相关纪录,一直到清朝才比较明朗,清史稿后妃列传中,对皇太嫔有段记载:“先朝妃、嫔称太妃、太嫔,随皇太后同居,与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见”。 清朝时,贵人等级以上的先朝嫔御(嫔、妃、贵妃和皇贵妃)在历经多代王朝后称号将提升一级。常在、答应则升至嫔,再加上“皇考”二字于前,例如嘉庆帝之嫔御苏完尼瓜尔佳氏,本为常在,于道光帝即位为封为“皇考安嫔”。

东晋之后直至明朝灭亡为止,期间的确有过不少嫔妃被尊为皇太妃,甚至在朝廷和后宫中颇有威望(例如明朝崇祯帝时期的太妃刘氏)。但历史上是否真的出现过皇太嫔这个位号,和拥有此身分之嫔妃,仍是个待确议的事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