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风内障

更新时间:2022-09-26 06:19

五风内障是眼科疾病的病证名,又名五风之症、五风变、五风变内障证、五风变内障。是青风、绿风、黄风、黑风、乌风内障之统称。与现在疾病青光眼类似,老年人多见。此类疾病多因情志不舒,致肝胆火炽,风火升扰,或有阴虚火炎等导致气血不和,目内气机阻滞,玄府闭塞,神水积滞为患。

概念

病证名。又名五风之症、五风变。系青风、绿风、乌风、黑风、黄风内障之统称。

解读

本病在《秘传眼科龙木论》中又名五风变内障,因发病后瞳孔散大,并分别呈现不同颜色,且病史急骤,善变如风,故历代中医眼科以青风、绿风等命名。五风之中青风、绿风、黄风多见,而乌风、黑风少见。黄风属晚期重症,易致失明。此类疾病多因情志不舒,致肝胆火炽,风火升扰,或有阴虚火炎等,导致气血不和,目内气机阻滞,玄府闭塞,神水积滞为患。此类疾病于情志怫郁有关,老年人易患。故年迈之人不宜发怒,要劳逸有节,恬静平和,起居有时,戒食辛辣烟酒燥腻。如已发病,戒燥勿恐,宜静养,饮食清淡,治疗严遵医嘱。

五风内障与现代医学的青光眼相类似,青风内障类似今天单纯性青光眼,或充血性青光眼之临床前期,绿风内障类似今天充血性青光眼,黄风内障为青风、绿风内障晚期改变,黑风内障类似今天慢性充血性青光眼,乌风内障类似今天并发性青光眼。

中医应用

五风内障在用药原则上,据《东垣十书》瞳子散大症中指出,火主散溢,致瞳神散大,茺蔚子辛散,辛主火,故不宜用。青葙子助阳火,亦不宜用。《证治准绳·七窍门》亦载有,凡瞳神散大者,药中应去茺蔚子,因味辛助火;不可用青葙子,因助阳火,必须慎用此类药物。具体各个疾病辨证论治如下:

1、青风内障

病因病机:

(1)忧郁忿怒,致肝气郁结,经脉不利,肝郁化火生风,风火升扰于目。

(2)风痰之人,内蕴肝火,致风、火、痰相结,上攻于目。

(3)劳瞻竭视,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

临床表现:

发病时病者每不自觉或头眩轻微,瞻视过久,可有脸重、疲倦、酸痛等感,观灯火周围似彩虹环绕。初始视力完好,白睛、黑睛、瞳神无异;症重者瞳神中等散大,展缩欠灵,瞳神内其色微呈青色,目珠稍硬,视物昏朦日进。亦可见抱轮微红,黑睛表面如覆薄雾。眼底早期可无改变,继之视乳头中央血管稍向鼻侧移位,视乳头凹陷加深扩大,致视乳头血管移于视乳头边缘,呈屈膝爬坡状,视乳头色变苍白,并可见筛板的灰色小点。或动脉搏动,视乳头周围可出现白色的萎缩环。

治则方药:

内治:

(1)肝气郁结所致者,可兼见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头眩而痛,胸胁胀满,苔薄脉弦。宜疏肝解郁,活血散结,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2)肝郁化火所致者,可兼见情志抑郁,耳鸣如潮,面红颊赤,口苦咽干,胸胁灼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而数。宜清肝泻热,平息肝风,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菊花、夏枯草。

(3)风火痰结为患者,头晕目眩,口苦恶心,烦躁少寐,胸胁痞满,舌苔黄腻,脉弦而滑。宜清泻痰火,息风通络,用羚羊角散加减。

(4)肝肾阴亏所致者,多与劳瞻竭视之后发作,或患此病日久,而兼有头晕头眩,健忘失眠,耳鸣如蝉,口干咽燥,腰膝疲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弦。宜滋养肝肾,平息肝风,用沈氏息风汤加减或杞菊地黄丸加减。

外治:

及早缩瞳,用1%槟郎碱槟榔碱眼液或1%毛果芸香碱碱眼液点眼,每日3-4次。睡前用槟榔碱槟郎碱眼膜置于白睛下方。

2、绿风内障

病因病机

(1)常因悲郁忧思,暴悖忿怒,气结于肝,气机闭塞,疏泄失职。郁蕴化火,由肝及胆,肝胆火炽,火盛生风,火性主散,挟风益炽,风火升扰,上灼于目。

(2)情志内伤,气郁化火,蒸灼津液,煎熬为痰,痰浊内阻,郁遏经络,气机失畅。

(3)劳倦太过,真阴亏耗,水不涵木,阴不济阳,阳失所制,阳亢火动,肝阳化风,风火交炽,为患于目。

(4)偶有寒邪壅滞肝络,气血凝滞,闭塞目络为病。

临床表现:

本病常于郁怒或劳作之后发作,初起自觉目珠微胀,额角偏痛,头眩不适,鼻根疼痛,见灯火周围似彩虹环绕,视物朦胧,如同隔雾,抱轮略红,目珠稍硬,瞳神略大。此时速治,可迅速痊愈,亦偶有未经过治疗而诸症自消者。继之病史峻猛,眼胀痛欲裂,头痛如劈,痛胀牵连目眶及鼻额颞颊等处,视力迅速下降。全身可有恶寒发热,泛恶呕吐等症。胞睑红肿,抱轮红赤,甚者白睛混赤,黑睛失泽,状若呵气于玻璃之上。瞳神散大,瞳内其色浊而不清,成隐隐绿色。目珠变硬,重者坚硬如石。黄仁与黑睛之间距离缩短贴近,失治则瞳神散大,不能复常,黄仁泛白,目珠变黄,不睹三光,目盲难复,即为黄风内障。

治则方药:

内治:

(1)肝气郁结所致者,头眼胀痛较轻,抱轮微红,视物微朦,瞳神略大,脉弦,舌红苔薄。宜疏肝解郁,息风清热,用丹栀逍遥散或绿风羚羊饮加减。

(2)肝胆火炽所致者,头眼胀痛难忍,白睛混赤,黑睛如雾罩,瞳神极度散大,隐带绿色,珠硬如石,恶寒身热,或有恶心呕吐,脉弦舌红,宜清肝泻火,息风通络,用息风丸或龙肝泻肝汤加羚羊角、钩藤。

(3)痰火升扰引起者,眼部改变类肝胆火炽之证,而头痛如劈,动则眩晕,脉弦而滑。宜清热祛痰,宁息肝风,用半夏羚羊角散或清痰饮加羚羊角、天麻、青礞石。

(4)肝阳上亢引起者,眼症亦类肝胆火炽之证,头痛且眩,面色红赤,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弦而数。宜平肝潜阳,息风定痛,用羚羊角散加减。

(5)寒邪滞络所致者,抱轮红轻,瞳神略大,目珠略硬,头顶隐痛,恶寒喜暖,呕吐清涎,神疲肢冷,舌淡苔薄,脉沉而细。宜疏肝降逆,温中散寒,用吴茱萸汤加减。

外治:

(1)缩瞳。速用1%槟榔碱槟郎碱眼液滴眼,症重时每15分钟或半小时一次,待诸症缓解后,每日滴3-4次,直至全愈。亦可用槟郎碱药膜置于白睛下方,每日2次,每晚睡前均以槟榔碱槟郎碱药膜放于眼内。如以上药物不够理想时,应及时改用1%毛果芸香碱碱液滴眼,重症者每15分钟1次,待瞳孔缩小后,每日3-4次。

(2)针刺疗法。针刺主穴:睛明,承泣,球后。眼胀痛红赤严重者,配选合谷,太冲,风池,泛恶呕吐者,配选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头维。

(3)耳针。于探查敏感区后,针刺或埋针,取目1,目2,眼,降压点,肝阳1,肝阳2等。

(4)皮肤针。自心俞至肾俞叩打,并可叩击此段夹脊穴。亦可用皮肤滚筒针。

3、黄风内障

病因病机:

因风、火、痰诸邪导致青风、绿风等症,致目中气血失和,气机不畅,玄府闭塞,神水积滞,日久致睛珠变生黄色,瞳神散大而目盲。

临床表现:

眼感胀痛,或无不适,但不睹三光,白睛丝脉粗蟠,色赤紫暗,或见抱轮微红,黑睛晦暗,可生翳如水泡,大小不等,大者常见,溃后则痛涩泪出。黑睛常有赤脉侵入,瞳神极度散大,展缩失灵,黄仁全周缩窄如线,变薄泛白,可有赤脉伸入其上。睛珠混浊,呈显黄色,眼底多不能窥见。如偶能窥见者,可见视乳头凹陷如杯,色变苍白,目珠仍较硬,但亦可变痿软而塌陷。

治则方药:

内治:

(1)肝胆余火未尽者,目珠仍胀硬,抱轮微红,头眩心烦,口苦咽干,舌红脉弦。宜清肝息风,用沈氏息风汤去犀角选加石决明、菊花、钩藤、草决明之属。

(2)阴虚火炎所致者,眼涩刺痛,畏光泪出,黑睛起泡,头眩耳鸣,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而细。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外治:

黑睛生泡者,可用10%黄连眼液滴眼,1日3次。

4、黑风内障

病因病机:

(1)忧思郁怒,肝气郁结,化热生风,风火升扰。

(2)肝郁气滞,痰湿内生,目络受阻。

(3)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临床表现:

与绿风候相似,但时时起黑花。白睛不红或抱轮微红,黑睛昏晦带黑,如覆薄雾,瞳神中等散大,目珠变硬,眼底可见视乳头凹陷扩大变白,视乳头血管压向边缘呈屈膝爬坡状,可见筛板的灰色萎缩小点。

治则方药:

内治:

(1)肝郁气滞者,头眩目痛,抱轮微红,黑睛微昏似薄雾所罩,瞳神中等散大,其色偏黑,可兼见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苔薄脉弦。宜疏肝解郁,息风通络,用丹栀逍遥散选加羚羊角、石决明、僵蚕、蛇蜕之属。

(2)痰湿阻络者,眼症如上,兼见胸闷泛恶,舌苔厚腻,脉濡滑。宜涤痰解郁,用柴胡舒肝散合温胆汤加减。

(3)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者,白睛不红或抱轮营阴带红,黑睛无异常人,惟瞳神略大,瞳内气色微显昏黑,目珠略增硬。可兼见颧红口苦,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脉弦而细。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或补肾丸加减。

外治:

同绿风内障。

5、乌风内障

病因病机:

(1)肝胆实热,升犯目络。

(2)风痰为患,上壅于目,阻闭目络。

(3)肝肾阴虚,阴亏火炎,致目内出血,败血壅瘀目中;或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濡养等。

临床表现:

头痛目眩,眼珠胀痛,泪热难睁,视力锐减,白睛不红或抱轮红赤,瞳神或大或不大,或为紧小,或为干缺,但展缩皆失灵,瞳内气色混浊且带乌昏,目珠胀硬,或可窥见败血于暗内。

治则方药:

内治:

(1)肝胆实热引起者,头眼胀痛,羞明泪热,视物昏蒙,抱轮红赤,瞳神紧缩变小,或见干缺,黄仁膨隆,目珠胀硬。可兼见口苦口干,心烦面红,舌红脉弦。宜清泻肝胆实热,用凉肝丸加减。若抱轮红盛者,选加龙胆草、石决明、夏枯草、栀子之属。

(2)风痰壅目所致者,眼胀珠疼,视力减退,抱轮微红或红赤,瞳神散大,瞳内色昏而浊。可兼见头晕而眩,胸闷气紧,舌苔厚腻,脉濡或滑。宜涤痰开窍,清肝除风,用白附子散加减。

(3)败血瘀积睛中引起者,头眼痛胀,热泪不止,视力锐减,抱轮红赤,瞳神散大,瞳内隐隐乌红,目珠胀硬。宜行滞消瘀,用通窍活血汤选加丹参、三七、泽兰之类。

(4)经血不足引起者,以上诸症为病既久,头目痛胀轻微,瞳神或大或不大,兼见头晕倦怠,健忘失眠,耳鸣怔忡,舌淡脉弱。宜滋补肝肾,益精养血,用杞菊地黄丸或驻景丸加减方或乌风补肝散加减。

外治:

(1)若抱轮红甚而瞳神缩小者,可用1%黄芩素眼液点眼,每日3-4次。并增用西药扩瞳,如1%阿托品眼液点眼,每日3次,每晚睡前用1%阿托品眼膏一次。

(2)瞳神散大者,宜用1%槟榔碱槟郎碱眼液或1%毛果芸香碱碱眼液滴眼,每日3-4次。或以槟榔碱槟郎碱药膜置于白睛下方,每日3-4次以缩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